在两千年前,民间医药就将蜚蠊入药,蟑螂养殖有利可图发表时间:2020-03-11 23:27 蟑螂,学名蜚蠊。 我国科学家在1992年涉足研究蟑螂的药用价值。2001年云南医学院的科学家从蟑螂身上抽取了特别过敏药,Aifatoxin等化学成份,并测试这些化合物对艾滋病的疗效。在实验室进行的多次化验显示,这些化合物跟美国研究并获得广泛采用的AZT有类似的疗效,但副作用小。云南医学院理学系主任李枢南已验证有关实验结果即含有氨酸和多糖的一种化合物,不光有杀死艾滋病毒的效力,也能治疗心脏病。据国际有关资料表明,蟑螂和苍蝇体内的抗体对癌细胞有着显著的灭杀效果,其提取物被现代医学机构推广应用于各类癌症的治疗。蟑螂入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适时开展人工养殖,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蟑螂分布广泛,但捕捉较困难。蟑螂养殖技术要求不要,食域广,饲养成本相当低廉,人工养殖几乎无需饲料投入费用。蟑螂繁殖快,一只雌蟑螂可产30-60信卵块,多的达90个,每个卵块内含14-46个幼虫,在温度25℃左右,卵的孵化期为20-30天,幼虫出壳后经过4-5个月化成成虫。100平方米的饲养池年可产鲜蟑螂200公斤,经济效益相当高。 |